刘恢先

发布者:张艺凡日期:2022-10-03 07:30  点击数:

刘恢先(1912—1992),男,江西莲花人,结构工程与地震工程专家,世界地震工程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地震工程学的奠基人193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193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历任湘桂叙昆、黔桂、平汉铁路工程司,浙大、西南联大教授1947年赴美工作1957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曾任长江大桥顾委、地震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科学院副院长、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刘恢先长期致力于地震工程学和工程力学的研究,推动了中国地震工程学的发展。1952年创建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配合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早年间,刘辉先主要从事桥梁设计工作结构理论研究,后来,他在地震工程方面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提出的结构抗震验算的原则如结构影响系数、地震影响系数等均已为规范所采用开展关于建筑物抗震问题的研究,开创了我国地震工程学的研究领域涉及诸多方面地震力理论、挡水坝抗震理论此外,他还主持制订了我国1959年1964年地震区建筑设计规范草案且指导制订了《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

刘恢先纪念雕像

协同故事:

刘老做人待事讲究“三严三宽”,对学术态度非常严格,但是讨论的气氛却很宽松,能够容纳各种反对和讽刺的声音。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

1971年刘恢先(中)在都江堰地震现场考察

20世纪60年代刘恢先(左二)与同事讨论研究生培养计划

1937年,25岁的刘恢先在美国获得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翌年,当祖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刘恢先投身于祖国西南地区,在艰苦的条件下,从铁路建设1946年他再次去美国深造新中国成立初期,中美处于交战状态,刘恢先身在美国心向祖国,怀着强烈爱国热忱,冲破国政府重重阻挠,抛弃优厚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1951年毅然回归祖国,参加建设事业1952年他受命创建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工程力学研究所原称土木建筑研究所,担任所长之职,直到1984年3 月改任名誉所长。刘恢先作为一名结构力学专家,他超越刚性结构静加力分析的范畴,高瞻远瞩,预见到家经济建设对抗震工作的需要,预见到地震工程学科有发展前途,及时提出和开展了抗震结构的研究,三十年来,刘恢先所长领导工程力学研究所将地震工程的研究范围发展到几乎所有分支,几乎在所有方面都是我国的先驱,成为我国第一个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人心齐,泰山移。50年代初期,刘恢先受命建立了工程力学研究所这是我国第一个土木建筑方面的研究机构。建所后,刘恢先陆续开展了建筑材料、地基土壤、工程结构、建筑设计、核反应堆结构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54年刘恢先率先提出进行抗震结构的研究,并在工程力学研究所内开设抗震结构研究专题。之后,在刘恢先的组织领导下,研究所与有关单位通力合作,攻坚克难,1959年拟定了《地震区建筑设计规范<草案>》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也是我国第一次采用动力法进行抗震设计。随后的数年里,他又领导协同各个单位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于1964年提出了新的规范。规范草案成为我国之后制定法规性抗震规范的基础。此外,刘辉先还带领团队开展了许多相关研究,使得我国的地震工程学研究在60年代初期就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 侯西岭,张秀山,殷建国主编.寻访交大之星[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